粵港澳環保合作項目
項目概況
澳門回歸以來,經濟快速發展。但由于土地資源稀缺,固體廢棄物無法得到及時妥善處理,所造成的環保問題已成為制約澳門實現可持續發展的瓶頸。2013年6月,粵澳兩地政府簽訂了《粵澳環保合作協議》,在以粵澳兩地區域互補的方式解決澳門的環保問題上達成一致共識,并認同廣東南粵集團作為粵澳環保合作的實施單位。環保部等中央部委在2014年對粵澳環保合作項目給予了特許批復,粵澳環保合作取得了突破性進展,開創了澳門環境保護事業的新紀元。
澳門廢舊車跨區轉移處置項目
2014年,澳門廢舊車輛轉移至廣東處理的方案獲國務院批復同意,由廣東省人民政府與澳門特區政府制定有關轉移、通關和檢驗檢疫的具體方案,南粵環保集團負責建設和運營工作。項目建成后可有效解決澳門目前廢舊車的堆積問題,經預處理的廢舊車由澳門轉移至江門新會基地,按照國內有關報廢車輛處置規范進行拆解,再通過破碎、磁選、磁電分選、篩選等工序,最大限度實現鐵、有色金屬、橡塑等資源的分類和再生利用。目前配套建設的江門廢舊車拆解基地可實現拆解報廢汽車10萬輛/年,破碎分選生產線碎能力為50萬噸/年。
澳門惰性物料跨區轉移處置項目
項目營運是以建筑廢物減量化、無害化、資源化的綜合處置為大原則,運用重選、磁選、風選、浮選等科學高效的分離技術將建筑垃圾當中雜物及輕物質有效分離出來,得到合格的惰性物質用于填海用途,金屬、橡塑等物料分類堆放以便后續資源回收利用,可燃物用于熱能回收。項目建成后建筑廢物處理能力達到2000噸/天。
澳門海域保潔項目
澳門海域保潔工作重點主要包括水域監測、海洋垃圾清理和處理處置,確保澳門海域的環境質量。按照國內海域保潔的處理經驗,環保公司已編制并提交了初步工作方案,包括垃圾打撈、海水檢測、海洋環境現狀及變化趨勢監測等工作內容,后期將加強與澳門海事及水務局的溝通工作,進一步推動項目落地。
飛灰、電子廢物處理項目
隨著澳門經濟的高速發展,其中焚燒垃圾而產生的飛灰以及生產生活產生的廢舊電子產品嚴重影響澳門生態環境的可持續發展。參照國內成熟做法,環保公司已設計處理方案,包括回收管理、預處理、安全儲存、跨區轉移、再循環利用以及安全填埋等,正在積極推動項目落地。
項目意義
粵港澳環保合作項目是“一國兩制”方針下,維護港澳繁榮與穩定、促進兩岸三地環保合作的重要舉措,對舒緩港澳地區環境壓力、促進循環經濟良性發展、共建粵港澳優質生活圈有積極的推動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