粵澳新通道項目
項目概況
粵澳新通道項目(下稱“項目”)是廣東南粵集團繼澳門大學橫琴新校區項目之后,由粵澳兩地政府共同委托建設及管理的又一項粵澳重點合作項目。項目位于關閘-拱北口岸西南側約800米處,定位為獨立開放的信息化電子口岸,設計日通關流量20萬人次,以自助通關為主,僅供行人通行,不設車輛通道。項目建設跨越粵澳兩地,占地面積約28,000m2。主要建設用地及建設內容位于澳門,少量設施架設于鴨涌河之上。
粵澳新通道項目效果示意圖
項目主要包括三個方面的內容:一是在鴨涌河上修建約400米長的全封閉旅客過境專用通道,實現廣珠城軌與澳門輕軌的便捷對接。二是綜合治理鴨涌河,將其打造成為一河兩岸的生態景觀長廊。三是建設集出入境聯檢大樓、輕軌站、公交換乘站、的士站、停車場、公共房屋、社會設施、會展場地及配套設施和經濟型酒店于一身的綜合建筑群。整體建筑方案由中國工程院何鏡堂院士主持設計,突出粵澳融合的設計理念,力求打造粵澳跨境基礎設施建設的另一精品案例。
經粵澳兩地協商,國務院批復同意,在粵澳新通道設置的新口岸將共用一個名稱,實施“合作查驗,一次放行”的通關模式。新通道口岸定位為僅供行人通行的電子自助專用口岸,實施全天24小時通關。
項目意義
粵澳新通道項目是將社會需求、政府要求和企業追求充分結合的的民生工程。
項目的建成有利于實現廣珠城際軌道與澳門輕軌的便捷對接,有效紓解關閘-拱北口岸通關人流壓力,創新口岸通關模式;有利于通過遷建新的批發市場,穩定輸澳食品供應,平抑物價通脹;有利于樹立粵澳邊境線全新的城市地標,推動粵澳、澳珠協同發展,促進粵港澳共建優質生活圈;項目尤其有利于澳門的可持續發展,將極大地改善澳門北區的城市環境,帶動澳門北區的經濟民生發展,使澳門北區近22萬居民(約占澳門人口總數的40%)共享粵澳合作的發展成果。